彌勒佛像佛教中的地位
彌勒佛像在我國的大乘佛教經(jīng)典中,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,未來將在婆娑世界降生修道,成為婆娑世界下一尊佛。
而我們熟知的大肚彌勒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,他是五代后梁時一位名叫契此的游方僧人,又號“長汀子布袋師”。據(jù)《宋高僧傳》卷二十一、《佛祖歷代通載》卷二十五載,他是浙江奉化人,容貌古怪,長得矮胖,肚子奇大,常用竹桿挑著一個大布袋,面帶笑容,四處化緣,他見物即乞,語無倫次,隨地寢臥,如顛似癡。他善知天文、陰陽,天要下雨時,就穿濕布鞋;亢旱時,便著根木屐,人們都以此作為天氣的征兆。他還能預知吉兇,為人驅(qū)邪避禍。他曾作歌曰:“只個心心心是佛,十方世界最靈物,縱橫妙用可憐生,一切不如心真實……萬法何殊心何異,何勞更用尋經(jīng)義?!边@首歌闡述的即是禪宗“即心是佛”的道理。
契此瘋顛的行為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趣,因而名噪一時。他的圓寂也頗為奇特,后梁貞明三年(公元917年),契此來到奉化岳林寺東廓,端坐在一塊盤石上說偈曰:“彌勒真彌勒,化身千百億;時時示世人,世人自不識?!辟十?,安然而逝。人們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這位和尚竟然是彌勒佛的化身。人們把他的肉身葬于岳林寺西二里,并取名為“彌勒庵”。于是人們便照他的模樣塑成“彌勒菩薩”,他的布袋自然也與他是形影不離。塑像放在天王殿中,受人膜拜。
隨著時間的變遷,各種各樣的大肚彌勒佛像的工藝品已成為普通人家中的一個擺設,失去了原本的宗教意味。在人們心目中,與其說是他一尊高貴的未來佛,不如說他是一個樂觀豁達的吉祥物更為貼切。
推薦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中國九大佛像分別在哪里
- 銅香爐的使用方法
- 地藏殿供奉的地藏菩薩銅像
- 世界上最大的觀音銅像
- 如何區(qū)分銅佛像的真假
- 銅佛像的彩繪工藝
- 明代銅佛像特征
- 藏傳彌勒佛雕塑|藏傳彌勒佛銅像制作
- 道教神像雷公電母
- 送子觀音娘娘正常發(fā)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