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佛像常見的坐姿
文章出處:中正雕塑???人氣: 108 ???發(fā)表時間:2019-06-05 16:00:33
我國的佛教的誕生歷史悠久,雖然我國的銅佛像是從古印度傳入的,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(jìn)了銅雕工藝和文化發(fā)展。我國銅佛像的制作有不同的坐姿,不同的坐姿在佛教中有不同的含義。
跏趺坐在佛教是非常常見的坐姿,即互交二足,將右腳盤放于左腳上,左腳盤放于右腿上的坐姿。在諸坐法之中,以此坐法為最安穩(wěn)而不易疲倦。又稱交一足為半跏趺坐、半跏坐;交二足為全跏趺坐、大坐、蓮花坐,此為圓滿安坐之相,諸佛皆依此而坐,故又稱如來坐、佛坐。又以為佛禪定時常用之坐勢,故亦名"禪定坐"。再以加兩趺而坐,亦謂為"全跏"。
倚坐又叫善跏趺坐,是身體端坐在座位上,讓兩條小腿自然下垂的坐姿。另外,早期交腳彌勒像,讓兩條小腿交叉,也是倚坐,又叫“交交坐”。
自在坐,右膝曲起,左足半趺,右臂直伸,置于膝上,左手撐于膝后;或有右膝曲起,左足垂下,右臂直伸,置于膝上,左手撫于座上,呈自在舒坦之坐姿。
在佛教中不同的銅佛像坐姿有著不同的深刻含義,有的是在指引眾生,有的是在忙于教化,它象征著一份精神,一份圣格,讓人肅然起敬。
上一篇:彌勒佛像佛教中的地位
下一篇:四大菩薩銅佛像的道場和坐騎
推薦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中國九大佛像分別在哪里
- 銅香爐的使用方法
- 地藏殿供奉的地藏菩薩銅像
- 世界上最大的觀音銅像
- 如何區(qū)分銅佛像的真假
- 銅佛像的彩繪工藝
- 明代銅佛像特征
- 藏傳彌勒佛雕塑|藏傳彌勒佛銅像制作
- 道教神像雷公電母
- 送子觀音娘娘正常發(fā)貨